“充了半个多小时,车子‘满血复活’,太方便了!”10月6日下午,在文琼高速冯家湾零碳服务区,琼海人高超轻点几下手机屏幕,服务区的移动充电机器人直奔车旁,为电量告急的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及时的快充服务。此前,他开新能源车回家,曾遇上半路车没电的窘境,“当时,找不到充电桩,我找救援车给拖回去的。”
高超的这次经历是海南交投探索以“交通+新能源”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在省委主题教育办整改整治组的指导督促下,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通过调查研究找到破解高速公路服务区能耗巨大问题的办法和路径。“海南交投党委结合主责主业,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零碳服务区示范项目’调研课题,全力打造海南自贸港首个零碳服务区,填补了我省行业技术标准空白。”开云电子-(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兴海介绍。
为让新能源车主缓解里程焦虑,海南交投在冯家湾零碳服务区完善固定充电桩的基础上,在中秋国庆假期投放了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第一台移动充电机器人。相较于固定式充电桩,移动充电机器人不受场地、基建规模和电力容量的限制,具备一键召唤、随叫随到、移动灵活等优点。
包括移动充电机器人在内,冯家湾零碳服务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很快将用上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保障服务区全天候的用能需求。
通过近半年来的无人机航拍图,我们能看到冯家湾零碳服务区的建筑逐渐换上了美丽的新“外衣”——2300多平方米的屋顶上,一片片银白色光伏板在此安家,分布错落有致,肩并肩准备“捕捉”每一缕阳光。
同样“向阳而生”的还有停车区的停车棚,它们正在加快升级改造中,一排排整齐的光伏车棚有序安装中,将为服务区新增近200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矩阵。光伏景观设施、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等新能源发电设备也将陆续进入冯家湾零碳服务区。
“冯家湾零碳服务区光伏发电系统预计年均可实现上网绿电约73.5万度,平均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91吨,满足当地1200户居民绿色用电需求。”指着光伏屋顶,海南交投服务区公司运营管理部运营主管吴程武告诉记者,光伏发电系统启用后,绿电不仅可以完全满足服务区的用电需求,还能并入电网补充区域电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今年5月底,海南交投冯家湾零碳服务区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切实将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实效。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全省首个零碳服务区,海南交投研究拟定零碳服务区项目建设方案,形成“0148”工作体系,即:以零碳为目标,以冯家湾服务区为抓手,以节能化、清洁化、循环化、智慧化四个原则为指导,以分布式光伏、电气化改造、风力发电、储能设备、智慧管控系统、交直流微网系统、墙面垂直绿化改造、污废处理等八个方向为路径,优化服务区能源供给结构,实现服务区碳排放动态监测与可视化展示,降低交直流转换的电力损耗,最大限度地降低碳排放强度,实现“低碳建造、零碳运营”的目标。
记者注意到,冯家湾零碳服务区建设方案涵盖了高性能充换电设施,通过智能电网直接使用区内分布式光伏所发绿电。其中,针对高速公路服务区节假日充电难、排队长等难题,在冯家湾服务区内探索性增设移动充电机器人。投用后,能够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方式从“人找桩”向“桩找人”转变,有效弥补了固定充电桩受制于车位、空间限制的短板,极大缓解了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
“这个主打快充的机器人,就是个共享的‘充电宝’,真好用。”假期第一天,高超在回家路上经过冯家湾零碳服务区,成了移动充电机器人的首批尝鲜者。“以后回家跑高速,再也不用担心充电问题了。”6日下午,充好电后,返程的高超启动车子,一路疾驰向海口。